原标题:毋忘甲午国耻,统筹创新开拓船海产业与文化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是日本又在亚洲翻案、捣乱、滋事的一年,大家对近代中日关系史都会很关心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根据国家要求组织研编《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主编为程辛同志,内容涵盖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到当代新中国舰艇工业、科教发展的历史,是系统、全面的史书大典。前后历时十余年,动员数百名专家。我时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得以代表海军,亲自参加并组织海军有关老领导、老专家和专业骨干共同参与,成为一次极好的学习船海历史的机会。当时常务编委顾光顺、霍汝素、郭洪庆等同志,都成为我们共同组织编撰、审读史稿、交流心得的亲密战友。
《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的第一册是《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厚达955页,是中国史学界和造船界合作的巨著。把1840~1949年的近代舰艇工业划分为酝酿探索(1810~1865)、创立建设(1865~1905)、曲折发展(1905~1937)、停滞衰落(1937~1949)四个阶段。揭示出马江海战(1884)、甲午海战(1894)、八国联军侵华(1900)等历史大事件对中国新生近代舰艇工业的破坏。也将19个大小船厂,20位船海界人物,12艘国产典型军舰作了专题史实介绍。内容充实丰富,光辉与悲痛并存,成就与挫折同在,经验与教训呼应,值得反复研读。
建议有关部门提请中国船舶工业和中国船舶重工两个集团给予大力支持,将这部经典史料集再版,为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而重印。现在中国船舶工业面临海洋新世纪、船海产业新竞争,建设海洋强国与和谐海洋新需求,很需要以史为鉴,激励全体造船人奋发有为。
我在1994年退出现岗后,进一步学习研究船海历史。恰逢当年是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就从反思甲午海战入手,撰写了《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舰艇建设的对比与启示》、《毋忘甲午国耻,学史明鉴砺志》二文。作为开篇学习体会,深感舰艇是甲午海战的物质基础,但清朝政治腐败导致惨败,要永记国耻,发奋图强。1995~1999年间面临郑和下西洋(1405)590年、郑成功复台(1662)335周年、江南造船厂创建(1865)、福建船政创办(1866)130周年等纪念与学术研究活动。我积极参与其中,并于1995年首先发表了《两度辉煌,两次衰落,定要振兴》的论文,阐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郑成功复台的辉煌史迹和清代马江海战、甲午海战中丧尽水师的悲壮衰败,提出了"祖国命运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的论点。并由之连续发表多篇文章,逐步从清朝落后被动挨打的历史教训,感悟出新中国要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有待制定正确的海洋战略,而海洋战略的关键一环,则是必须振兴发展船舶舰艇工业。
进入21世纪后,针对海洋权益与海彊安全的新形势及我被邀参加国家计委(发改委)的长远规划专家组工作后,我在船海历史与海洋战略的学习与研究上也有所深化和转变,更加希望举国上下领导与公众都能增强海洋意识,关注海洋权益,加强船海工业科技发展。为此,我在有关学术会议及报刊上先后发表多篇文章。从我在学习船海历史和对海洋战略研究交流活动中,深刻体会到思想不能总是停留在历史悲思,而要谋划现实海洋权益,加强海洋意识教育,思考海洋发展战略。
2009年国庆60周年北京阅兵与海军创建60周年青岛海上阅兵的隆重,带给我巨大的成就感与光荣的自豪感。而在同期举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展览"上,却发现没有涉及海洋的美术作品,令我震撼与遗憾。加上近十年来我在推动复仿中华传统帆船工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使我感到"船海文化"在我国历来没有被放在一定地位的薄弱状态,已严重影响到了中华民族海洋海权、海防意识的有效提升,并对此产生不少的忧虑。而十八大以后中央领导对"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更倍感船海产业及相应的文化建设、美术发展,都将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也是我退出岗位20周年。回顾一下退而未全休的老年学习研究船海历史的思索和期盼,从我所撰写的三百余篇文章中选列六十余篇标题,做为我学习船海历史的代表作,也表现自己仍具有"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精神与情怀。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的这一重要时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领导提出"做四大海洋装备和建设海洋强国排头兵"新要求。我理解,这是把船舶工业迈向船海产业转型的新概念,是非常适时的,必要的。这是毋忘甲午国耻,面对日本舰船工业竞争、挑战,走出悲思,迈向创新的远见卓识,更是贯彻十八大发展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举措。将海洋装备归纳概括为"海洋防务、海洋科考、海洋运输、海洋开发装备"四个大类船海装备的新概念和新实践,将有利于军民融合地建设强大海军与海上执法公务力量;有利于与时俱进地推动海洋高科技,开发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空间;有利于统筹兼顾发展修造结合的船舶与海洋装备产业,引领行业转型与创新;有利于转变过去将船舶行业划分为造船、修船、非船等板块的局限,更大地发挥可称为"船海产业"在全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牵引带动作用。再度体现恩格斯名言"现代舰船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的论点,可再现"船海产业成为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的缩影"。
在造船行业中有教学、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的传统。其实上海交通大学将"造船系"发展更名为"船舶工程系",2013年左右又改称为"船舶海洋工程系",看来高校着眼培养人才的眼光也是颇有远见卓识的。我还建议"船海美术"建设也能与"船海产业"同步与时俱进,从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给予"船海产业"有力支撑和保障。相信,所有各个方面一起团结奋进,一定能为开创"船海产业"新局面,"建设海洋强国"新战略做出新的贡献。(作者郑明,原装备技术部部长,海军少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