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匹夫网»广场 指点江山 史海泛舟 查看内容

2 评论

0 收藏

分享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本帖最后由 愚公 于 2012-6-25 08:08 编辑

屈原.jpg
爱国诗人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文学成就:
  爱国主义浪漫主义楚辞体 ,共有25篇,篇目为:
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司马迁所记.同时,屈原又开创了我国的浪漫主义诗词。他的大多数作品收录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

  
  
屈原自尽:
  《渔父》中有屈原自沉前的情景(《渔父》不是屈原的作品,最明显的证据是,结尾倾向于具有道家思想的渔父,他以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否定屈原的坚贞自守。但王逸《楚辞章句》定此篇为屈原所作。)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也是因此而来的。

  
现代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评  价:
  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楼主热帖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复 (2)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愚公 于 2012-6-25 08:06 编辑

电影《屈原》

  剧情介绍:
  春天的一个早上,屈原将刚刚写就的《橘颂》送给弟子宋玉,勉励他在这大波大澜的年代,应象橘树一样独立不倚,保持品节。侍女婢娟来告诉屈原关于张仪的事情。张仪是秦国的丞相。他此次来楚,就是破坏东方六国的团结,鼓吹"连横",以利秦国各个击破。楚王听从了屈原的劝告,拒绝了张仪。但张仪又去走南后郑袖的门路。想搬掉屈原这个障碍。南后是个凶狠阴险的女人。她一面指示上官大夫靳尚加害屈原,一面亲自出面陷害屈原。她请屈原来到宫中,就在楚怀王就要进宫的时候,她假装头晕,扑倒在屈原怀里。等楚王进来,她装出委屈的样子,诬告屈原调戏她。楚王大怒,免了屈原左徒的官职。在南后的努力下,楚王接受了张仪的"连横"计划,与东方各国绝交。张仪成为楚国的座上宾。一次,他与南后外出时遇到屈原,肩后戏弄屈原。屈原悲愤交加,大声斥责南后和张仪。楚王命令将屈原关进东皇太一庙。太卜郑詹接到女儿南后郑袖的密令,要毒死屈原。这时,屈原的恃女蝉娟来看望屈原。屈原不知酒中有毒,将毒酒送给蝉娟解渴。婢娟饮下毒酒,中毒身亡,却为能替屈原死而深感欣慰。屈原为她展帛哀诵《橘颂》。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愚公
金牌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