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3年02月03日 , 星期五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谢诗佳 刘朱鹮):自1月8日中国重新全面开放边境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2023年对华合作交往新格局充满信心与期待。中国基于科学评估的政策调整将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发展,与各国的经贸往来、文旅交流也将有序恢复。对此,《国际微访谈》栏目特别采访多国驻华使节,邀请他们谈谈新形势下,对两国的合作交流与双边关系发展有何期待。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来源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30203A05G8800...展开 收起
2023年02月01日 , 星期三
A股2月1日在隔夜外围市场上涨提振下,集体小幅高开。早盘两市窄幅整理,临近午市前重回升势。午后两市震荡走高,成交额也略有放大。从盘面上看,券商、金属、汽车领涨,数字经济、信创、ChatGPT概念股活跃。至2月1日收盘,上证综指涨0.9%,报3284.92点;科创50指数涨1.19%,报1026.4点;深证成指涨1.31%,报12158.19点;创业板指涨1.27%,报2613.69点。Wind统计显示,两市4352只股票上涨,610只股票下跌,平盘有107只股票。两市成交10046亿元;共有102只股票涨幅在9%以上,1只股票跌幅在9%以上。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午后发力进场,全天净买入69.74亿元,连续16日加仓A股;其中沪股通净买入31.02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8.72亿元。来源网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757442...展开 收起
2023年01月30日 , 星期一
当地时间1月28日,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伯·鲍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约已经做好与俄罗斯“直接对抗”的准备,他还提倡盟国转向“战时经济”。罗伯·鲍尔28日在接受葡萄牙广播电视台(RTP)采访时称,北约已经准备好与俄罗斯“直接对抗”,并且表示联盟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武装。在这次独家专访中,他还承认北约已经失去了对“军事主动权的垄断”。罗伯·鲍尔还主张北约盟国转向“和平时期的战时经济”。他表示,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改变民众的心态。“我们必须确保俄罗斯人无法赢得战争,如果他们赢了,我们将在资金和国防方面遇到更大的问题。”俄罗斯一再指出,北约的目标是对抗。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表示,北约扩容不会给欧洲带来更大的安全。俄外交部则表示,莫斯科仍对与北约对话持开放态度,但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西方也必须放弃将欧洲大陆军事化的路线。来源网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716025...展开 收起
2023年01月29日 , 星期
原标题:国道警示长下坡已死亡37人,引热议!派出所回应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 记者 张力 近日,浙江泰顺县。一段网传视频引发关注,某公路旁警示标语显示“前方13.6公里长下坡已死亡37人!” 网传视频截图 1月28日,经记者核实该警示标语设在235国道泰顺龙井段。据媒体报道,在235国道泰顺龙井段,有一段13.6公里的长下坡,在2004年至2016年间,该路段共发生27起重大交通事故,37人死亡。其中有一个弯道,有个十分瘆人的名字“死人弯”,仅300米的弯道便夺去了6条人命。 泰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秩序中队副中队长林光岁接受采访时介绍,“一出龙井隧道便是这条长下坡,你别小看它,这儿有37个急弯,平均坡度3.8%,驾驶员如果缺少山区驾驶经验且不熟悉路况,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据介绍,在这几年的事故中,七成以上事故均为大型货车因刹车失灵导致,为此,泰顺公安从2016年开始,在距离长下坡路段2公里沿线设立3处“电子侦察哨”及标示牌,通过大幅图案警示,配合语音系统进行前端预警。 在长下坡起点处,泰顺公安特意划分出了货车加水专用通道,由6名劝导员通宵值守,加强大货车刹车系统加水和安全行车提醒。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龙井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80%,亡人事故降为零。 “前方13.6公里连续下坡、陡坡、急弯,已死亡37人”看到这样“吓人”的警示牌,正在开车的你是否会主动减速慢行? 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这样看似“吓人”的提醒,可以引起驾驶员重视,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种警示标语有点“瘆人”,如果文案能够“折中”一点会更好。 你怎么看?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红星新闻、@新闻晨报、网友评论【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635117081_163278...展开 收起
2023年01月19日 , 星期四
中新社北京 1 月 18 日电 ( 记者 郭超凯 陈溯 ) 记者 18 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西藏林芝市米林县派镇至墨脱公路多雄拉隧道出口 ( 墨脱方向 ) 17 日发生雪崩,致人员和车辆被困。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赶赴西藏指导地方做好灾害应对处置工作。接报后,应急管理部持续调度指导搜救处置工作,部长王祥喜立即作出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开展救援,尽快核准人数和被埋车辆情况,加强监测预警和转移避险措施,严防次生灾害,做好应急处置和防范应对工作。灾害发生后,当地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连夜出动 131 人、28 车赶赴现场救援。另据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委消息,1 月 17 日 19 时 50 分许,林芝市墨脱县公安局 110 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称:米林县派镇至墨脱公路多雄拉隧道出口 ( 墨脱方向 ) 发生雪崩,致人员和车辆被困。截至目前,搜救人员已发现遇难者 8 人,失联人员搜救工作正有序推进。 ( 完 ) 来源网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c877718e9f09481f26d3ac...展开 收起
2023年01月09日 , 星期一
原标题:新冠“乙类乙管”后,会如何影响“打工人”? 新冠“乙类乙管”后,会如何影响“打工人”?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从各地情况看,不少“阳过”、“阳康”已经陆续恢复正常办公。与此同时,支持复工复产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问题也摆在台面上。阳了是否算工伤?此前有企业要求感染的员工居家,按照病假计算薪酬是否合理;确诊后居家隔离期限如何规定;担心感染,是否能拒绝到岗……这些讨论背后,就涉及工资支付、病假、医疗期管理等多方面。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应关注“乙类乙管”的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防控指引,重点场所内阳性人员原则上不带病上岗。这些,会给“打工人”带来哪些变化? 分界线 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人大法工委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当事人来说,属于不可抗力。 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关系的解除、企业的经济性裁员等问题,在甲类管理实施的强制隔离措施基础下,也做出了特殊规定。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根据此前的相关规定,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用人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因此,员工“阳”了居家隔离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正常的工作报酬,不得克扣,并且不能够在此期间解除感染者的劳动关系。 “在居家隔离的时期,擅自出门造成疫情扩散是会被认定为不遵守疫情防控措施,涉嫌危害传染病防治罪的,从法理上来讲是可以向传染者主张侵权责任的。”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宋竟一说。 若因“阳”了被裁员,实践中,司法部门、仲裁部门被鼓励支持劳动者的主张。 尽管如此,但也有地方人社部门建议企业与员工通过协商解决,要以长期稳定的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主要目标。企业还处于危机之中,如果还是立足于个案,就可能会产生雪崩效应。 1月8日起“乙类乙管”后,也成为一道“分界线”,“集中隔离”、“密接”正式成为“历史名词”,劳动政策也在发生变化。 事实上,在“新10条”发布后,很多地方上班即不再查验核酸和健康码。这一过渡时期,也曾引发关于“阳”了是否属于工伤的讨论。 宋竟一介绍,工伤认定主要考量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和非自身因素。根据原有政策,医护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感染是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但普通人是不能被认定为工伤的。 而“新10条”发布后的一个时期,这一政策其实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松动。某三甲医院的医护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其确诊并不能申报工伤,隔离期间也被扣了相应的工资。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传统工伤认定制度中强调病和伤的区分,病和工作的关联性往往不清晰,而伤的因果关系往往比较清晰。对于工作期间生病认定工伤,往往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 “按照现行的政策,劳动者不论何种原因感染病毒的,个人承担的治疗费用都是财政兜底,而工资损失按照相关文件和法律由用人单位继续放发。所以,除非发生病故,该政策已经基本能解决不认定工伤时劳动者的保障问题了。”在乙管之前,沈建峰曾介绍。 此前,还有网友反映一些企业要求感染的员工居家,按照病假计算薪酬。一名人力资源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隔离期间的薪资问题也是疫情期间主要的劳动纠纷。 “正好是一个较为混乱的时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该负责人介绍称,以其所在公司为例,“阳”了之后,有居家办公的,也有一些请病假的,“我们能居家的就尽量算居家,不能居家的,确定症状比较严重的话,按照正常的隔离发放工资”。 他也观察到,一些较为大型的流水线工厂,很多只保障员工的吃住,但没有工资,“以前如果说被政府接管了,到隔离点去,企业对于不上岗的员工,就是没有工资”。在他看来,“白领”的维权意识会比“蓝领”更高一些,两者的工作性质又存在差异,“蓝领”的维权意识还在于基本的吃饭保障。 实践中,“白领”的选择也可能更多一些。一名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所在的单位并未明确规定居家隔离的期限,因为核酸停了,抗原不符合请假的证明标准,“工作堆着最终还得自己干,好了就去上班”。一般来说,不存在工资纠纷问题。 相对而言,一些快递岗、仓库岗、工人等群体而言,居家便影响薪资,耽误工作,“手停口停”。实际上,即便没有疫情影响也是如此。 “乙管”之后 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如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是问题核心。在沈建峰看来,国家应该在税收、贷款、就业扶持等方面进行支持,企业也应当给积极复工的劳动者必要的奖励措施。 此前,有某地员工家属向中国新闻周刊反映,“明明工作可以居家办公的,但是被要求去公司上班”。她担心,丈夫有可能感染,并在回家后传染给幼儿和老人。 事实上,因为每个人的康复期不同,包括转阴到从恢复期好转,隔离、休养的期限因人而异。去年12月底,多地曾明确,不能要求劳动者休病假,要按正常劳动支付其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 目前,由于劳动者不再需要实行隔离措施,因此,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安排就不再适用《传染病防治法》关于甲管期间工作报酬的一些规定。比如,“乙管”之后,政府不再采取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员工一般的居家隔离便系个人行为。 进一步说,如果员工需要居家休养,便要按照员工手册、规章制度等履行请病假或者事假手续。“阳”后的症状差异较大,有的人无症状,严重的则需要送医。只有根据医嘱确需停止工作治疗期间,才能按照病假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居家休养期间的工作方式以及工资,企业可与员工协商。如果员工居家但正常办公,用人单位应正常支付工资。如员工居家并不办公,则可能得按照事假来处理或者进行调休。若员工阳后依然需要治疗,则适用病假制度,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在沈建峰看来,随着感染高峰过去,各方应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复工复产,鼓励劳动者到岗工作。员工的管理也慢慢恢复正常,主要涉及到病假制度的适用。从关爱员工、更好的促进员工身体恢复等角度来看,也应鼓励企业在法定的病假待遇基础上,给员工更好的待遇。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已有多名网友表示,所在企业设置了带薪“病毒假”。 沈建峰强调,需要注意的是,乙管并非不管,只是不再适用原来甲管的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于非甲类的传染病,政府依然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这些措施也可能对劳动关系运行产生影响。但目前这些措施还未出现,需要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未来具体判断。 此外,随着一大批确诊者已经转阴。一些企业的招聘条件中,出现了“阳过优先”的字眼,部分未感染者被“反向歧视”。其中不少是服务业岗位,比如餐饮、酒店、家政等领域。 去年12月中旬,海南还曾明确,用人单位不得以曾经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等为由,拒绝招(聘)用新冠肺炎已康复的劳动者。眼下这一情况似乎发生“反转”。在上述人力资源企业的负责人看来,这或是个别现象,“眼下的普遍问题是企业减少招聘,因为不知道未来什么样”。 “往年这个时候也是招聘的淡季”,他表示,但今年有所不同的是,企业陆陆续续接到了一些订单,又赶上春节,现在释放出来的空缺岗位还是比较多的。 “等大部分人都阳了,大家都受过一轮了,可能都对这个事情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比如大家如果都不囤药了,觉得没有啥问题,我觉得可能那一波恐慌就会过去。”他说。 “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是,我们需要系统的思考劳动关系不能正常运行期间当事人权利和义务配置的问题。在该领域,目前的法律是不充分的。所以,很多事情只能靠政策来运行。”沈建峰表示,希望正在被讨论的《基本劳动标准法》未来能解决该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627042165_120546417...展开 收起
2023年01月02日 , 星期一
1月1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秦刚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秦刚表示,期待与布林肯继续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秦刚2日在社交平台发文说:“与布林肯通话说再见,我很高兴在任职(驻美大使)期间与他举行了几次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会谈。期待与他继续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布林肯也在社交平台表示,与中国外长秦刚通话,双方讨论了中美关系以及维持开放的沟通渠道。12月30日,秦刚在外交部网站致辞说,将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力保障中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于2022年12月30日的决定:免去王毅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秦刚为外交部部长。秦刚曾任驻英国大使馆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驻英国大使馆公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等职,于2017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礼宾司司长。2018年,秦刚获任外交部副部长,后于2021年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来源网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396244...展开 收起
2023年01月01日 , 星期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专家称,苏纳克在中国(旅客)核酸检测(一事)上的态度转变是政治举措。”英国《卫报》12月31日以此为题的报道,关注到近期英国对来自中国旅客实施的新冠限制措施。报道采访多位英国专家,他们批评该措施是“纯粹的政治举措”,对英国国内的新冠感染病例上升或下降不会有什么影响。 路透社此前报道称,英国政府发言人本周四(12月29日)表示,英国没有计划恢复对自中国等国际入境旅客进行新冠检测的程序。然而,据路透社次日报道,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周五(12月30日)称,自2023年1月5日开始,从中国出发的国际旅客需要出示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方可登机。对于英国政府这一转变,《卫报》称,这是英首相苏纳克在被保守党议员批评后,作出的“重大改变”。 《卫报》在31日报道中披露了有关英方这一政策转变的幕后内容。英国政府首席医疗顾问、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12月29日曾向该国卫生大臣史蒂夫·巴克利汇报有关情况,称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对来自中国的国际旅客进行新冠检测有明显好处。次日,巴克利向苏纳克汇报了这一情况,但后者认为英国和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采取类似的措施更为重要。 对此,报道称,多位英国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对惠蒂的观点表达赞同,认为对来自中国的国际旅客进行新冠检测筛查没有任何意义,原因是英国的新冠感染病例已经很高,并且让机场做类似筛查已被证明是不可靠的防疫方法。 “我认为英国不太可能从这项措施中获得任何公共卫生方面的好处,”爱丁堡大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称,“这只能是出于政治原因。”报道称,伍尔豪斯提到美国,称“进行(新冠)检测的另一个原因主要是追踪潜在危险的新冠病毒变种,但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毒株正在美国快速传播,目前变种XBB.1.5占那里大约 40%的病例,但(英国)这里似乎没人担心它。相反,关于中国可能出现假想变种的声音却很多。” 据《卫报》报道,英国医生协会(DAUK)联席主席马特·尼尔称,任何可能降低新冠疫情对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影响的做法都将受到欢迎,但他补充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把矛头对准中国。”英国医学协会(BMA)警告说,英国应该担心的不应只是来自中国的新冠变种可能,“(下一个变种)可能是境外输入,也有可能出自(英国)本土”。来源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30101A049TV00...展开 收起
2022年12月31日 , 星期六
新华社广州 12 月 30 日电 题:哪些情况易成重症?老年人感染后如何护理?——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马晓澄、董小红哪些情况易成重症?老年人感染后如何护理?如何看待 " 白肺 " 现象?12 月 29 日,国家卫健委组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黎毅敏和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就这些防疫热点问题做了解答。哪些情况易成重症?黎毅敏表示,从临床看,年龄超过 65 岁,有基础病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肝病、肾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的患者容易进展为重症。感染后应密切关注基础病本身的治疗,严格遵从医嘱,不要擅自停药。黎毅敏说,在上述疾病中,他体会比较深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尤其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多见。另外,冬天寒冷的气候也容易诱发该病。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要特别关注。" 新冠病毒会对慢阻肺的急性发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原来治疗比较规范且控制得比较好的慢阻肺患者,当新冠病毒检测阳性后,他们就非常关注新冠病毒引起的症状,把原来的基础治疗给减少了甚至暂停了,这样反而会导致慢阻肺控制不好甚至加重。" 黎毅敏说。黎毅敏表示,糖尿病患者也需要长期、规律的治疗,临床中也发现个别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因为自觉胃纳欠佳而吃少了,就把治疗糖尿病的药减量甚至停用了,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老年人感染后如何加强护理?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表示,目前在该院住院的 300 多名患者中,平均年龄约为 70 岁,最大年龄为 98 岁。但即便是高龄老人,也不代表每个人都会发展成重症,进入 ICU 治疗的老人的年龄与其他住院患者的年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一些老年患者通过住院治疗还是能够康复的。康焰表示,如果老人测出了新冠病毒阳性后,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些症状,比如活动时有没有气喘,有条件的可以测一下血氧饱和度,这是比较可靠的一个指标。" 一些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已经受影响了,但是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属于‘沉默性低氧血症’,在活动时感觉气喘或者呼吸频率比较快。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评估是有必要的。"黎毅敏提醒,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尤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另外注意适当增加饮水或者液体补充。有不少老年患者最后发展成重症,就是因为感染后头几天营养没有跟上,免疫力低下,这些都需要及时关注,有效避免。如何看待 " 白肺 " 现象?近期,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了肺炎,甚至肺部 CT 呈现 " 白肺 " 的现象。有部分网友认为," 白肺 " 跟感染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或者德尔塔毒株有关,以及与接种新冠疫苗有关。对此康焰表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康焰表示," 白肺 " 并非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通俗而言,就是肺部有炎症和渗出液,这些渗出液在 CT 或者 X 光照射时会吸收更多光线,射线穿不透,在片子上看就是一些白色的高密度影像。" 从成因看,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者患者有严重的心功能障碍、心衰、肺水肿等,都可能导致这种‘白肺’,因此认为‘白肺’必然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甚至认为是德尔塔毒株、原始毒株感染后导致的,都是没有依据的。"康焰表示,目前在全国和全球都是奥密克戎毒株占据主导,我国多地的疾控中心追踪也并未发现德尔塔毒株在流行。此外,疫苗并没有致病性,它起的作用是帮助机体识别新冠病毒的攻击,不可能导致肺部病变,更不可能导致出现 " 白肺 "。" 如果炎症累及的范围比较大,出现了‘大白肺’,再结合血氧饱和度异常等指标,可能是重症预警信号,这时就要特别加以留意。" 康焰说。【纠错】【责任编辑 : 谷玥】来源网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af325d8e9f092aae00154d...展开 收起
2022年12月26日 , 星期一
原标题:梅德韦杰夫:俄罗斯有权对不友好国家的资产采取任何措施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资料图) 海外网12月26日电据塔斯社26日报道,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不应拘泥于“传统礼节”,应使用一切可用的防御手段应对不友好国家的制裁。 梅德韦杰夫在为《俄罗斯报》撰写的文章中表示,俄罗斯在受到非法且粗鲁的制裁后,再也无法只选择以传统礼节进行防御,俄方有权依据俄联邦法律对不友好国家及经济体的资产采取任何适当的措施。 梅德韦杰夫说,受到美西方非法制裁的国家可以通过公开或非公开措施,规避西方制裁 ,不再顾虑西方国家的任何利益,包括拒绝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但梅德韦杰夫也表示,俄罗斯“还没有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621221175_119038...展开 收起
中乌两国元首是否会通话?外交部回应
中国能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什么作用?外交部回应
2022年度个税汇算今日开始 这些事项要注意